「請用有趣的眼光接受所有的事物,愉快地活著。說「我們彼此加油」可能太好笑了,但我確實是這麼想。不需要太努力,但也別太消極。」
暑假希望大家多看書,繼續來推坑。
這本集結了樹木希林生前各種訪問留下的人生語錄《離開時,以我喜歡的樣子》,是樹木希林過世後,出版社協助編輯而成的作品。概念上來說,是從不同場域、不同思緒、不同年代、也不同生存狀態下的樹木希林所說出的話,整合成一本受訪金句集。感覺上應該會是有點凌亂,篇幅不多,然後充滿組合感的作品,所以我一開始並不抱期望的讀。
但在看過書稿後,我感動到又哭又笑。
我覺得已經不需要去考慮這些話的背後有多少不同的狀況,光是從這本書裡那100多句的訪問集結,就已經很明確地勾勒出樹木希林是一個多麼迷人且忠於自我的演員,或者是多麼平凡、卻又因為她的平凡而閃閃發光的成年人。
樹木希林不管作為一個演員或身而為人,都在她生命的下半場不斷傳達一個概念:不執著。這件事難以達成,但透過她每次的即興演出,以及不經意的言談之間,我們都能明確知道,她就是個看透的長輩,並且奉行此念的活著,所以她才有辦法在訪問中自然地道出:
「似乎有人覺得我很可怕,那是因為我沒有欲望的關係吧。一旦有了欲望或是執著,就會變成弱點,很容易讓人有機可乘。我沒有欲望,所以讓人感到可怕吧。我對於演員這個工作,也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執著。比起來,我更看重身為一個人該怎麼活這件事。」
在知道生命面臨結束之時,有更多的人喜歡在訪問中提及生死議題來諮詢樹木希林,有人藉著電影的文案問她有沒有什麼想做但還沒有做成的事。
這位阿婆說:「我父母都已離世,女兒也自立了,活到七十二歲,已能夠接受自己是「有資格死的人」了。有什麼想做還沒做的事,不死死看誰知道呢?」
有夠直白到令人讚嘆,在我們的年紀面對這樣的問題,我真的從來沒想過這種答案。
《離開時,以我喜歡的樣子》整本書裡都是充滿這樣的個性派語句,每翻過一頁,心中就會有一個樹木希林的立體影像和環繞音響被架構出來,彷彿這些訪問都發生在你耳邊。這些句子說勵志其實還好,說它充滿智慧也不是那麼精確,我最後想出來的形容詞是:遼闊。
聽樹木希林講話讓人足以確定世界就是遼闊,你所接觸的人事物也是遼闊,更重要的,對於你自己生命中的每一種選擇,你也都能用更遼闊的視野去看待它。
是的,你要去思考這種遼闊,迎接他,然後接受自己,而不是把他人講的話都直接拿來當作人生勵志寶典。
因為我們樹木希林奶奶可是說了一句話:
「咦?你說有人因為我說的話而得到了救贖?這已經是依存症了啊,拜託自己想想吧。」
《離開時,以我喜歡的樣子》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28723